您现在的位置: 通信界 >> IT >> 技术正文  
 
我国Internet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 通信界 / 臧运平 栾淑莉 王家胜 盖明媚 / www.cntxj.net / 2004/6/3 ]
 

臧运平 栾淑莉 王家胜 盖明媚


  我国Internet的发展,经历了1994年开始的科研教育上网,1996年的百姓上网,到1999年的政府上网,2000年的企业上网。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按其应用性质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86~1993为第一个阶段,是电子邮件使用阶段;1994~1995为第二个阶段,是教育科研应用阶段;1996~1997为第三阶段,是商业应用阶段;1998~2000为第四阶段,是普及阶段。按时间顺序来分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阶段为萌芽时期,第二阶段是初创时期,第三、第四阶段为发展时期。其中,第三阶段为低速发展时期,第四阶段为高速发展时期。

  一、电子邮件使用阶段:1986~1993   

  这一阶段是从1986年到1993年底,它又分为两个小过渡阶段,即直接利用国外Internet阶段和国外为中国代理网点阶段。  

  1.直接利用国外的Internet阶段:我国最早使用Internet是从1986年开始的。当时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通过长途电话拨号到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联机数据库检索。不久,通过拨号上网与这些国家的Internet联系,进行E-mail通信。1988年,清华大学校园网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联接,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与此同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联网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1989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也通过X.25试验网实现了与德国研究网(DFN)的互联。  

  2.国外网点代理阶段:从1990年开始,利用欧洲国家的计算机作为网点,在X.25网与Internet之间进行转接,我国CNPAC科技用户实现了与Internet用户的E-mail通信。10月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由于当时中国还未能正式联入Internet,所以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1991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DECNET协议,以X.25方式联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实验室,开通了电子邮件通信。1993年3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通了一条64Kbps国际数据信息线路,联接中科院高能所和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运行DECNET协议,这时还不能提供完全的Internet功能,但经SLAC中心的转接,可以与Internet进行E-mail通信。有了这条专线后,通信能力大大提高,通信费用大为降低,促进了Internet的部分功能在中国的应用。  

  3.互联网络建设开始启动:早在1989年9月,原国家计委就组织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工程招标。经过3年的建设到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网,即中科院院网(CASNET),连接了中关村地区30多个研究所及中科院院部,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北京大学校园网(PUNET)全部完成建设,1993年8月国家启动金桥工程前期建设。

  二、教育科研应用阶段:1994~1995   

  这一阶段已正式与Internet联接,能够提供Internet的全部功能和服务。主要是为教育和科研服务。  

  1.正式接入Internet:1994年4月20日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开通了一条64K国际专线,通过TCP/IP联接实现了与Internet全部功能的对接。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有Internet的国家。1994年5月15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第一套网页。到此为止,中国的Internet建设事业还只是在北京地区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中点点滴滴地边使用、边建设、边发展,还没有向外辐射发展。1995年3月是Internet建设事业从北京向外辐射发展的时期。当时中科院完成了上海、合肥、武汉、南京4个分院的联接,迈出了Internet向全国扩展的第一步。  

  2.四大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CSTNET(中国科学技术网)的产生和发展:1995年4月,中科院启动了京外单位联网工程,也就是“百所联网工程”。它联接了全国12个分院,100多个研究所,用户超过1万人。CSTNET成为中科院的主干网,在中国科研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2)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的产生和发展:1993年12月开始立项,1995年12月实现与Internet连接。网络分成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三级。除了清华大学的网络中心及北京大学外,还包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和沈阳等八大城市10所大学,分别用DDN在线相互联通,构成CERNET的10个骨干结点,进而推进“百校联网”计划。CRENET的服务对象包括全国1000多所大学,300多万教师、研究生和在校生,还有4万所中学的550万名师生和16万所小学的12亿师生。  

  (3)CHINANET(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的产生和发展:CHINANET是邮电部门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Internet网,是中国Internet骨干网。1994年9月开始启动建设。用户可以通过CHINANET的灵活接入方式,方便地接入全球Internet。它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个城市的接入网已经建成。1995年6月完成一期工程并正式向用户提供服务。全国各地用户可通过公用电话网、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中国数字数据网等线路以电话拨号入网,通过帧中继入网、专线入网等方式联接,接受Internet服务。  

  (4)CHINAGBN(中国金桥信息网)的产生和发展:1996年9月6日正式宣布开通并提供服务是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服务对象的侧重点是公司、企业,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服务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三、商业应用阶段:1996~1997   

  1.四大网络全面开通并全面提供Internet服务: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正式开通,全国范围内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开始提供服务。CHINANET作为商用网向社会公众提供Internet服务,标志着中国Internet的发展进入商用阶段。从此,Internet这一新生事物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如一股狂飙风席卷中国大地。CHINANET在全国范围内热火朝天地建设骨干网,陆续在各大城市开通业务。1996年9月,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联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又为Internet商业服务注入了新的力量。同年11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通2M国际信道。12月,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开始全面启动,广东视聆通、天府热线、上海热线作为首批站点正式开通。同时,全国各地的ISP也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据统计,在1996年底,中国的Internet用户已达15万,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达5万多台,仅在北京地区就有30多家ISP开始营业,如中网、东方网景、瀛海威等,它们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官方相应的机构,成为推动中国Internet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NCFC、CHINANET、CERNET、CHINAGBN这四大网络的开通,使中国Internet的主干网初具规模。  

  2.管理进入专业化:1996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同年2月11日,国务院发布第19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科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授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与CNNIC签约并管理二级域名.edu.cn。1997年6月3日,中科院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同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成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  

  3.商业应用: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该报告统计,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62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1864Mbps。四大网络大力发展了各自的下属网络和用户。其中,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在国内联接了300多个大学的校园网,每天上网的用户人数超过15万。中国科学技术网已经联接了中科院所属的大部分科研院所及30多个勘察部门的网络;已有200多个接入网络连接1万多台计算机。中国公用计算机网已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在200多个城市设有节点。中国金桥信息网也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70多个节点。

  四、快速发展阶段:1998~2000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Internet沿着两个方向迅速发展,一是商业网络迅速发展,二是政府上网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开始启动。  

  1.商业网络发展迅猛:1998年2月,我国直接接入互联网络的计算机有64万台,拨号接入互联网络的计算机达34万台,接入网络的总数已过1000个,使用互联网络的用户已超过80万。到1998年6月30日,上网计算机总台数为542万台,上网用户为1175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为9415个,WWW站点为3700个,国际出口带宽为8464Mbps。半年之后,1999年1月,上网的计算机台数为747万台,增长40%,上网用户数为210万人,增长达80%,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8396个,增长96%,WWW站点为5300个,增长43%,国际出口带宽为143M256K,增长58%。  

  2.政府上网工程开始启动:1999年1月22日,“政府上网年”的第一幕正式拉开,由原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和中国电信共同主办,联合48个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共同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其目的在于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将公众信息资源及其应用系统上网,全面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同年6月,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建设部、农业部、信息产业部等前期上网的政府网址联合进行了网上演示,随着演示的成功立即掀起了政府上网高潮。发起单位从原来的48家增加到57家,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办公厅、国防科工委等单位也加入了发起单位行列。在同一时间,也有34个部委办的政府网站正式开通,并且还有一些行业信息网站以及各省、地市的政府网站也陆续开通。在1999年里,有60%以上的部委、办、局和各级政府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起正式网站。到2000年时,80%以上的各级政府及各个部门在网上建有正式站点,并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应用项目。  

  3.发展趋势:根据CNNIC发布的9次统计数据,把我国互联网事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指标分别列表如下:
  从表2和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主机数量和上网用户数量从1998年开始,年增长率都在80%以上,1999年年增长率达到了3位数,到2000年,它们的年增长率达到了这一阶段的高峰,主机的年增长率达到了345%,用户数的年增长率达到了3225%,到2001年时,这种迅猛增长的速度开始回落,主机的年增长率为54%,用户数的年增长率为568%,都大大低于上一年,甚至低于1998年。从表4和表5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趋势,域名注册数和带宽容量数及站点数从1998年开始,每年的年增长率都在3位数以上,也都在2000年时达到了最高峰,从2001年开始回落,Internet进入了一个减速增长发展时期。

  五、互联网络的深刻影响  

  我国的互联网络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可以用4个字2个词组来形容,一是“普及”,二是“渗透”。所谓“普及”是指对Internet从一开始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的先知先觉普及到整个社会的大众生活中去,成为中国社会大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渗透”是指Internet从单纯集中于网络本身的范围,从科研领域、高教领域,逐渐渗透到所有的领域、行业,成为各行各业本身进步的一部分。同时也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网,不仅是一休闲方式,而且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对于Internet的认识,人们不再把它看成是一种单一的产业,它更多的是对社会、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人们对生活和整个世界的重新认识。  

  但是,与世界上Internet发展的一些总量指标相比,所占比重还是很低的。如统计表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15%,但所拥有的主机数仅占世界上网主机数的013%,用户数的611%。我国万人中上网主机数仅为13台,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069台,万人中用户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仅为美国的4%。全国网络用户虽然持续增长,但其普及和应用主要发生在城市,网络用户中农民只占03%,城市普及率为农村普及率的740倍。从地域发展情况来看也极不平衡,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普及优势,仅从万人中注册的域名数来看,东部地区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8倍。  

  总之,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之路漫长而艰巨。  

  参考文献

  1 刘葳漪.中国互联网:现状及政策.中国科技信息,1999(3)

  2 钱华林.中国的互联网.中国科技信息,1997(21)

  3 庞涛.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中国信息导报,2000(2)

  4 京晨.我国互联网发展概观.中国信息导报,2000(8)

  5 高杰.我国ISP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信息导报,1999(2)

  6 张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中国信息导报,2003(3)

  7 王德秀.Internet的管理、接入方式及业务发展.中国信息导报,2003(4)

  8 庄育飞,邓昭俊.我国Internet用户现状统计分析.中国信息导报,1999(4)

  9 王凯,白庆华.政府对Internet的规范管理。中国信息导报,1999(5)

  10 张向宁.2000年中国企业上网年.中国科技信息,2000(5)

  11 陈开平,陶敏.中国豪门宴——影响中国的40个互联网公司(上).中国科技信息,2000(7)

  12 陈开平,陶敏.中国豪门宴——影响中国的40个互联网公司(中).中国科技信息,2000(8)

  13 陈开平,陶敏.中国豪门宴——影响中国的40个互联网公司(下).中国科技信息,2000(9)

  14 宗贵升.Internet经济的九大规律,中国科技信息,2001,3-4合刊.

  15 向先知,章岚.CNNIC促进中国互联网业健康发展,科技日报,2000-7-8

  16 陈小平.什么人上网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证券导刊,2000(6)

  17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9).1997.10-2002.1

  1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统计分析.中国信息导报,2003(2)

 

作者:臧运平 栾淑莉 王家胜 盖明媚 合作媒体:《中国信息导报》 编辑:顾北

 

 

 
 热点技术
普通技术 “5G”,真的来了!牛在哪里?
普通技术 5G,是伪命题吗?
普通技术 云视频会议关键技术浅析
普通技术 运营商语音能力开放集中管理方案分析
普通技术 5G网络商用需要“无忧”心
普通技术 面向5G应运而生的边缘计算
普通技术 简析5G时代四大关键趋势
普通技术 国家网信办就《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普通技术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
普通技术 中兴通讯混合云解决方案,满足5G多元业务需求
普通技术 大规模MIMO将带来更多无线信道,但也使无线信道易受攻击
普通技术 蜂窝车联网的标准及关键技术及网络架构的研究
普通技术 4G与5G融合组网及互操作技术研究
普通技术 5G中CU-DU架构、设备实现及应用探讨
普通技术 无源光网络承载5G前传信号可行性的研究概述
普通技术 面向5G中传和回传网络承载解决方案
普通技术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可靠性探讨
普通技术 家庭互联网终端价值研究
普通技术 鎏信科技CEO刘舟:从连接层构建IoT云生态,聚焦CMP是关键
普通技术 SCEF引入需求分析及部署应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通信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界,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通信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XXX(非通信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月内进行。
通信视界
华为余承东:Mate30总体销量将会超过两千万部
赵随意:媒体融合需积极求变
普通对话 苗圩: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制造业数字
普通对话 华为余承东:Mate30总体销量将会超过两千万部
普通对话 赵随意:媒体融合需积极求变
普通对话 韦乐平:5G给光纤、光模块、WDM光器件带来新机
普通对话 安筱鹏:工业互联网——通向知识分工2.0之路
普通对话 库克:苹果不是垄断者
普通对话 华为何刚:挑战越大,成就越大
普通对话 华为董事长梁华:尽管遇到外部压力,5G在商业
普通对话 网易董事局主席丁磊:中国正在引领全球消费趋
普通对话 李彦宏:无人乘用车时代即将到来 智能交通前景
普通对话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双轮驱动下,工业
普通对话 “段子手”杨元庆:人工智能金句频出,他能否
普通对话 高通任命克里斯蒂安诺·阿蒙为公司总裁
普通对话 保利威视谢晓昉:深耕视频技术 助力在线教育
普通对话 九州云副总裁李开:帮助客户构建自己的云平台
通信前瞻
杨元庆: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是智能制造
对话亚信科技CTO欧阳晔博士:甘为桥梁,携"电
普通对话 杨元庆: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是智能制造
普通对话 对话亚信科技CTO欧阳晔博士:甘为桥梁,携"电
普通对话 对话倪光南:“中国芯”突围要发挥综合优势
普通对话 黄宇红:5G给运营商带来新价值
普通对话 雷军:小米所有OLED屏幕手机均已支持息屏显示
普通对话 马云:我挑战失败心服口服,他们才是双11背后
普通对话 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出炉 2
普通对话 陈志刚:提速又降费,中国移动的两面精彩
普通对话 专访华为终端何刚:第三代nova已成为争夺全球
普通对话 中国普天陶雄强:物联网等新经济是最大机遇
普通对话 人人车李健:今年发力金融 拓展汽车后市场
普通对话 华为万飚:三代出贵族,PC产品已走在正确道路
普通对话 共享退潮单车入冬 智享单车却走向盈利
普通对话 Achronix发布新品单元块 推动eFPGA升级
普通对话 金柚网COO邱燕:天吴系统2.0真正形成了社保管